出自《菩萨蛮五首其二》,是唐代末五代词人韦庄的组词作品 。 全诗如下:人人尽说江南好 ,游人只合江南老。春水碧于天,画船听雨眠。 垆边人似月,皓腕凝霜雪 。未老莫还乡 ,还乡须断肠。 译文如下:人人都说江南好,而来到这的游人只想在江南慢慢变老。
“画船听雨眠”出自唐代韦庄的《菩萨蛮》 。以下是关于该诗句的详细信息:出处:《菩萨蛮》是韦庄的一首词,具体出自《菩萨蛮五首》中的第二首。原文:该句在词中的原文为“春水碧于天,画船听雨眠 ”。描绘了江南春水碧绿 ,游人可以在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的宁静美景 。
春水碧于天,画船听雨眠。垆边人似月,皓腕凝霜雪。未老莫还乡 ,还乡须断肠 。人人都说江南好,游人应该在江南待到老去。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比天空还青,游人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。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长得很美 ,卖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。
江南风光无限好,人人皆道此中好 。游子只应江南老,何须思乡心切。春水碧于天 ,画船听雨眠。轻舟一叶,悠然自得,好一幅江南水乡画卷 。垆边人似月 ,皓腕凝霜雪。酒家女子,美如天仙,一双皓腕,雪肤如霜。未老莫还乡 ,还乡须断肠 。未老时莫归乡,归乡必断肠。这是何等的哀伤。
“画船听雨眠”出自唐代韦庄的《菩萨蛮》 。“画船听雨眠”全诗 《菩萨蛮》唐代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,游人只合江南老。春水碧于天 ,画船听雨眠。垆边人似月,皓腕凝霜雪 。未老莫还乡,还乡须断肠。
“当时年少春衫薄 ”出自唐代韦庄的《菩萨蛮》。“当时年少春衫薄”全诗《菩萨蛮》唐代 韦庄红楼别夜堪惆怅 ,香灯半卷流苏帐。残月出门时,美人和泪辞 。琵琶金翠羽,弦上黄莺语。劝我早归家 ,绿窗人似花。人人尽说江南好,游人只合江南老 。春水碧于天,画船听雨眠。垆边人似月 ,皓腕凝霜雪。未老莫还乡,还乡须断肠 。
意象不同 。白居易的《忆江南》是用江花和江水来表现的;而韦庄的《菩萨蛮(其二)》是用春水、画船来表现江南的。2,表达的情感不同。白居易的《忆江南》总写对江南的回忆,选取了江花和春水 ,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,显得十分鲜艳奇丽,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 。
总的来说 ,这两首词虽然都是描绘江南美景,但表达的情感和艺术手法各不相同。韦庄的词更侧重于表现个人的思乡之情,而白居易的词则更注重描绘江南景色的美丽。
两首词都写到了江南的美景 ,但不同在于,白居易的作品是要表达对江南的喜爱,而韦庄的作品却是以乐景写哀 ,美丽的景色中带着诗人浓浓的愁绪。
概括来讲,两词都描写了江南的美景,但不同的是 ,白居易主要表达对江南的喜爱与赞叹,而韦庄的作品则是写思乡怀人之情,以乐景写哀情,美景中蕴含着诗人浓浓的愁绪 。
韦庄写过很多首《菩萨蛮》 ,或许是那个年代,《菩萨蛮》曲子,就和今日的网红歌曲一样流行吧!走到哪里都播放着那个调调 ,然后他就被洗脑了,自己也写了不少。少年时的韦庄,是“陌上谁家年少 ,足风流”。英俊潇洒,春风薄衫白马,一骑绝尘 。锦衣少年郎 ,斜倚桥栏,无限风光,惹得万千少女为之神魂颠倒。身在江南不觉好 ,偏是离别梦里长。
昔年曾向五陵游,子夜歌清月满楼 。银烛树前长似昼,露桃花里不知秋。西园公子名无忌,南国佳人号莫愁。今日乱离俱是梦 ,夕阳唯见水东流!【简析】韦庄来京城应试,正逢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,有感于古都的盛衰兴亡 ,追昔伤今,写下了这首“感慨遥深,婉而多讽”的七律 。
韦庄一共写了374首诗 韦庄介绍 韦庄(约836年-910年)字端己 ,长安杜陵(今陕西西安东南)人,玄宗时宰相韦见素之后。中国唐末五代诗人、词人。五代时期前蜀宰相 。韦庄出生时家道衰落已久,其父韦韫早亡 ,在“少孤贫 ”的环境中成长。广明元年,韦庄在长安应举,适值黄巢军攻占长安 ,未能脱走。
值得注意的是韦庄词里还有部分直接抒写情怀的作品,如〈菩萨蛮〉: 人人尽说江南好,游人只合江南老。春水碧于天,画船听雨眠 。炉边人似月 ,皓腕凝双雪。未老莫还乡,还乡须断肠。 韦庄共写了五首〈菩萨蛮〉,风格都相近 。
⒜、创作背景:这首词创作于韦庄晚年寓居蜀地时期 ,是作者为回忆江南旧游而作。韦庄生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 、五代十国分裂混乱的时代,一生饱经乱离漂泊之苦。黄巢攻破长安,他逃往南方 ,到处流浪 。直到59岁,才结束了这漂泊流离的生活。这首词内容与他的流浪生活密切相关。
⒝、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,既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 ,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。创作背景 根据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教授的研究,韦庄的《菩萨蛮五首》词中的“江南”,都是确指的江南之地 ,并非指蜀地。这组词创作于韦庄晚年寓居蜀地时期,是作者为回忆江南旧游而作。
⒞、《菩萨蛮》的作者是韦庄 。以下是关于韦庄的详细介绍:身份背景:韦庄,字端己,是中国五代前蜀时期的著名诗人 ,出生于唐朝杜陵,出身贵族世家,是韦应物的四世孙。他曾任前蜀宰相 ,死后被尊称为文靖。文学成就:韦庄以其清丽的词风闻名,是花间派的代表作家之一,与温庭筠齐名 ,合称“温韦”。
⒟ 、创作背景: 时间地点:这首词是韦庄在唐僖宗中和年间避乱洛阳时的作品 。 社会背景:当时国家正值多事之秋,战乱频仍,民不聊生。韦庄客居洛阳 ,浪迹他乡,一事无成,心中充满了无奈与悲苦。 个人情感: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 ,韦庄对洛阳的春光虽有所感触,但更多的是触发了他的隐忧与怀才不遇之感 。
⒠、韦庄又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,与温庭筠并称温韦。温、韦词在内容上并无多大差别,不外是男欢女爱 、离愁别恨、流连光景。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、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,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、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,无任何商业用途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(文章、内容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)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999999@qq.com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、维护您的正当权益。